好蚂蚁

大学转专业需要什么条件?最容易转专业的985大学有哪些?

刘洋2025-05-04 12:29:56

大学转专业需要什么条件?最容易转专业的985大学有哪些?

据吉林大学教务处12月15日消息,吉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行集中考核,全面放宽转专业限制。

据报道,吉林大学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均可报名转专业,并且转出比例不再有任何限制,学校不再组织统一笔试,报名的学生只需参加其报名的专业机构的评估即可。学校将所有接受转学的院校分为两批,学生可以在每批次30多个专业中有序选择3个喜欢的专业,如果你在大一的时候没有取得成功,那么在大二的时候再回来,你最多可以有机会申请12个专业。

对于大学生,转专业成功机会大大增加。

改变专业,成为“救命稻草”

每年高考,不同省份各大学的招生名额并不相同,在一些省份,某个专业分配的名额只有个位数,甚至没有。候选人正在努力进入他们喜欢的学院和大学,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经常选择学校而忽略专业,甚至因为“服从调整”而被调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改变专业,这成为了很多学生转专业的机会。

早在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就提到:学生可以按照学校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须经所在学校批准;2017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更清楚地了解改变专业: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通过特殊招生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入学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不允许转专业。学校应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股权、公平的标准和程序,完善宣传制度。学校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需要进行适当的专业调整,应允许在校学生转学到其他相关专业。

然而,这些年来,重点大学转专业的门槛,从不低。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都有转专业的政策,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修课成绩位居年级专业前20%、只有前10%甚至更高的人才有机会转专业。甚至还有大学规定,交叉专业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转专业后需继续低年级学习,学生必须承诺放弃自己的资格以促进系内的研究、放弃当年奖学金评选资格等。

许多学院和大学对转专业采取严格的限制,贯彻“高分转化低分”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尝试从分数较低的专业转到分数高的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很小。

大学行动,自由转专业

最近几年,多所高校完善专业转学制度,改变专业的自由度越来越大,甚至零门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最早允许自由转专业的大学之一。201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全校选科及中期分流工作,根据学校相关规定,中国科大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有3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学校说,“百分百”满足学生所选专业的需求。在中科大四年内可以转专业:本科生入学一年后,能够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二年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期中课程,部分具备验收条件的部门公布验收计划,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申请,接受院系选拔录取;三年级,学生可以在学院内调整专业,四年级学生可以调整专业方向。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年7月,浙江大学本科院正式发文,自2016年起,浙江大学为学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间提供了三次转专业机会。与以往重大转移政策相比,大三转专业的机会增加。浙江大学招生办公室表示,除通过三一综合评价招生方式录取的学生外,所有其他在校学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但提前批次报名的考生只能更改该批次专业中的专业。

浙江工业大学还提供三种转专业机会。根据浙江工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校内转专业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名学生、三、四个学期,如果您符合专业入学要求,可以向全校申请转专业。

浙江工商大学甚至允许新生在注册时交换专业,只要找到愿意交换专业的同学,同时,双方父母都同意,你可以转学到你喜欢的专业。为了实现更好的信息交互,学校还将在新生报到当天专门设立“交流专业咨询点”。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也在招生宣传中提到,学校实行转专业申请“零门槛”制度。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承诺。

还,最近几年,全国多所大学实行全学分制,与仍为主流的学年制不同,完整的学分制基于课程选择,学分和绩点用作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数量的单位,毕业标准基于获得必要的最低学分,采用多样化教育规范和更加灵活的流程管理方式的教学管理系统,打破学年学分制的时间和内容刚性,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由于全学分制下课程的多样性、主要品类流通、自主学习课程付费系统等功能,给予学生更大的选课自主权、各大专业选择壁垒进一步打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但不同的学生,学生分班现象普遍。同时,高校转专业“无限制”、“零门槛”制度也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

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省率先引入全学分制专业准入和退出制度,打破以往相对固化的专业学习培训模式,打造自由灵活的专业转换“立交桥系统”。“准入”机制赋予学生专业选择权,各专业(类别)入学门槛公告,达到入学要求后,即可申请就读本专业(类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专业;“放出”机制鼓励跨界、将跨类别研究整合到多个专业中,给学生毕业选择权,一旦达到某一专业的入学要求,就可以申请该专业的毕业,具有学习能力并符合多专业录取条件的学生,您可以自由选择毕业专业和辅修专业,允许更灵活的毕业途径。

专业“冷热不均”,如何调整

虽然申请转专业没有门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但很多学校不允许转专业的原因是,主要担心的是学校的“好专业”、“优势专业”可能会压倒所有人,还有很多冷门专业,可能会有大量学生转出。接下来可能是大学取消冷门专业,导致学科专业结构参差不齐。

比较的,部分高校开始收紧转专业规模。

2021 年 11 月,中国农业大学印发《规范本科涉农专业转专业的若干措施》,合理控制全校重大转移规模,对农业院校的净转学设置上限。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农业院校净转出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当年学生人数的35%。如果申请转出的学生人数超过35%,本科大学及时转出、目标大学交流,规范涉农专业净转出人数。同时,减少希望转专业的学生数量,转专业首选院校由2所减少至1所,引导学生在申请前做出理性决定,减少学生申请表的随意性。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学院

转专业是否有严格限制,还是自由选择专业,没有任何障碍,建立转专业制度的前提是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转专业带来的专业数量的调整,会导致专业的增减,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学科特色和专业结构的稳定、均衡,这是高校还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