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

杨馥欣2025-07-12 17:11:03

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

2018年,北京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从2017年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2020年第一次新高考。新高考不区分文理科,采用3+3高考模式,前3个是中文的、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总分450分;第二个3用于其他3个可选考试科目,每科满分100分,总分300分。这是详细信息,以供参考。

深化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和教育部等部委相关配套文件要求,按照《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总体框架,在充分借鉴试点省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守教育规则,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积极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城市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高考制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理

1.坚持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正确育人方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确保公平正义。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完善体制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有效保障考试和录取机会的公平、计划披露、结果是公平的。

3.体现科学的人才选拔。提高高校人才选拔水平,指导大学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加学生的选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4.注重统筹规划、推进。一步步,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系统设计,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协同推进,好好应对考试、招生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5.立足首都实际。积极适应首都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勇于创新,以最好标准推进全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

二、改革目标

2017年,我市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启动,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首都教育实际的现代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式分类考试、概述、多元化招生、公平公正的高等教育考试招生模式。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2017年9月1日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继续深造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定的语言、数学、外语、政治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运动与健康、艺术(音乐)、艺术)、信息技术、13个通用技术科目。

2.资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资格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要求为依据;分级考试内容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必修课和选修Ⅰ课的要求。

所有科目均通过考试,测试对象为普通高中生,高中生及外校社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体育和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艺术(音乐)、艺术)考试安排在高中第一学期末,其余11个科目的资格考试每学年组织两次,每学期末单独安排。普通高中生第一次参加资格考试是在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完成各科目的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资格考试,按照说明操作、参加测试、绥庆。资格考试成绩将“通过”、“不合格”的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也是承认高中同等学历的主要依据。考试不及格,可以在后续学期参加同一科目的资格考试,本市不会单独组织补考。

政治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六门生物科目有分级考试。根据院校要求和自身优势选拔候选人,从 6 个分级考试科目中选择 3 个科目考试。水平考试每学年组织一次,安排在每年六月。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分级测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分为5个等级,成绩根据原成绩确定,结果在当年有效,高校招生总成绩的计入办法另行制定。

院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定位进行选择,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从思想政治上、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门科目中的生物,按专业(类别)独立提出考试科目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侧重思想品德、学术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中应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科学合理利用评价信息。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评价、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每学期,学校必须在电子平台上审核并公示本学期学生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参考,招生学校应提前制定并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必须标准化、民众、只是。

(三)开展高考综合改革

1.高考统一招生改革

(一)统一考试科目。2020年起,北京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中文、数学、3门外语,不论文理科,每科最高分150分,总分450分。

(2)英语测试。从2018年考生开始,英语听力分数维持30分不变,与统一笔试分开,实施计算机化考试,每年考试两次,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相加,形成英语学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2021年起,添加了英语口语测试,口语和听力考试总分为50分,总分保持不变。

(三)乐谱构成。2020年起,本科院校录取考生总成绩按中国确定、数学、考生选择的三外语统一高考成绩和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级考试科目由,每门选修科目满分 100 分,即大学录取总分为750分。

参加高职院校(专科)统一招生的考生,采取“统一考试+资格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汉语成绩、数学、高考三外语统一成绩构成。招生院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要,从合格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2个科目,考生所选学术能力测试科目的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标准。

(四)入学方式。实行高考后填报成绩的办法,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自愿”原则开展平行志愿备案。在总结第二批本科生与第三批本科生合并为第二批本科生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第一批本科生课程和第二批本科生课程合并为普通本科生课程。

2.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除统一高考外,加快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单一考试、单一招聘等多种形式,推广“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生分别制定考试办法,普通高中生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职业适应性测试现状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学生文化课笔试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综合评价招生改革

学习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根据统一高考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学术能力测试成绩、面试结果、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录取,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

四、安全须知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北京市教育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加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积极稳妥推进。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F,形成整体合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二)做好政策宣传解读

加大各项改革举措的宣传力度,倡议、及时、综合的、准确发布信息,组织专家解读政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释疑、凝聚共识,营造改革良好氛围。进一步创新招生咨询服务形式,提高咨询服务质量。

(三)强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基础保障

高考综合改革: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对教师和考试机构提出新要求,现有教师、教室和其他教育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做好全市高考综合改革相关条件保障工作。

(四)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高中要适应高考综合改革要求,进一步调整学校教育模式,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课程表、教学组织等方面的重新设计,实行分级选课和班级教学。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逐步完善高中职业教育体系和选课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从个人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考试科目和学习目标。市教委应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提高对高考综合改革新要求的适应能力。

(五)确保招生公平公正

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考试保障体系,加强标准化考场建设,切实保障公平、整齐的、高效的考试顺序。积极开展英语科目考试改革、改革志愿者申报方式、录取方式等,指导在京招生高校确定选科方案,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