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高中生物学考:知识点总结

宋紫宁2025-07-16 15:07:03

高中生物学术考试涵盖知识点广泛,学生复习时最好能记住要点。以下为高中生物考试必备的111个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所有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容易受到压力,从而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

5.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征,让每个物种都能基本保持稳定,并且可以继续发展。

6.生物体可以适应一定的环境,也会影响环境。

7.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存在于无机自然界中,没有任何化学元素是生物世界所独有的,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的统一。

8.生物王国和非生物王国之间也存在差异。

9.糖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它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物质。

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12.构成有机体的任何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种生命活动,只有这些化合物才能以某种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表达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病毒外,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一种结构特征,选择性透明的功能特性。

15.细胞壁支持和保护植物细胞。

16.线粒体是活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号.核糖体是细胞中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地方。

1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间在细胞中的两种形式。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地方,它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组成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彼此隔离的,但又彼此紧密相连、协调的,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能维持其完整性,能够正常完成各项生活活动。

21.细胞通过分裂而繁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生长、发展、繁殖和遗传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特征),亲本细胞的染色体被复制后,精确均匀地分布到两个子细胞,因此,生物体的亲本和后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得以维持,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学很重要。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的能力,即维持细胞全能性。

24.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25.酶催化高效、专一。

26.酶催化需要合适的温度、pH值等条件。

27.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8.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所有氧气都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渗透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能通过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可以转化,并有条件地、相互制约。

32.体内平衡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征,具有更大的生存能力和可变性,因此,它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4.营养繁殖使后代能够保持父母的特征。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与精子(卵子)细胞相比,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少了一半。

36.突触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两条同源染色体移动到哪一极是随机的,不同来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

3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期间。

38.卵原细胞经历减数分裂,仅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精原细胞经历减数分裂,四个精子的形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个生物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恒定数量非常重要,用于生物遗传和变异,一切都非常重要。

40.对于有性生殖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许多双子叶植物(如豆科植物)的成熟种子没有胚乳、花生、强奸、荠菜等),这是因为在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为了将来种子的发芽。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胎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幼虫,胚胎后发育是指幼虫从卵膜中孵化出来或从母体中出现并发育成性成熟个体。

44.胚胎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形成→动物幼虫

45.向光性的实验发现:接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顶端,向光弯曲的部分是尖端下方的部分,面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慢慢成长;有背光的一侧有更多的生长素分布,成长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常是双重的。这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的类型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下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未授粉的西红柿(黄瓜、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在辣椒等的雌蕊柱头上,可获得无核果实。

48.脑下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外,它还可以分泌一种刺激激素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相关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模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类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在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相互协调,但神经调节仍然占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54.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保持生物物种相对稳定。生物变异性,使生物物种能够发展出新的性状,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向前发展。

55.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维持祖先和后代之间一定程度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56.因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顺序不同,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对于特定的 DNA 分子,其碱基对的顺序是特定的,并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生物体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父母DNA到后代DNA,从父母传给后代。

60.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互补碱基配对,确保复印能够准确进行。

61.后代与父母有相似的特征,这是因为后代从父母那里获得了 DNA 副本。

6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也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DNA上)。

63.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序列。

64.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65.密码子是信使 RNA 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信使RNA上的四种碱基有64种组合方式,在,有61种氨基酸决定,终止密码子有3种。

66.反密码子是转移 RNA 上的三个碱基,与其携带的氨基酸密码子配对,因为有 61 个密码子决定氨基酸,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序列)顺序不同,所以,不同的基因包含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代表遗传信息)。

69.生物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70.通常情况下,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71.生物体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达的内在因素,表型是基因型的表达。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个体生物体的表型不仅由内在基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影响,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混合动力,等位基因共存于细胞中,但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期间,等位基因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这就是基因分离法则。

73.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很高,一般表现为代代相传。

74.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遗传了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后代患这种疾病的机会,所以,应禁止近亲结婚。

75.具有两对(或多对)相反特征的父母杂交,当F1经历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出自由组合。这个定律称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独立分配法。

76.据统计,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来说,色盲是一种遗传病,通过女儿从男性遗传给侄子(交叉遗传)。

78.我国婚姻法,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的特征。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或内部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类型、由于数量和顺序的变化而导致。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急剧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通过用秋水仙碱处理发芽的种子或幼苗来产生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防止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

82.利用单倍体植物选育新品种,可显着缩短养殖年限。

83.使用单倍体进行所谓的秋水仙碱处理可以产生纯合子,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这个单倍体一定是二倍体,也就是说,单倍体是从二倍体配子培养而来的。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化学演化的四个阶段: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聚合物物质、由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系统到原始生命的进化。

85.进化论者相信,今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它是从共同的祖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或密切或疏远。

86.自然选择理论包括:过度繁殖、为生存而奋斗、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

87.所有生存的生物都能够适应环境,被消灭的生物都是不适应环境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合格者被淘汰,自然选择。

88.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种群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可以知道,生物变异一般是无方向性的,自然选择是有方向性的(设定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当生物体发生变异时,生存或淘汰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了生物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定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失败者有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有利于全体人民的生存。

9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环境因素影响,环境也在改变。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不是绝对的,完全适应。

96.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当生物体适应环境时,也会影响环境。

97.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人口特征包括:人口密度、年龄构成、性别比、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大量的生物体,还有一个可供生存的无机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101.生产者确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关系流动的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越多,你获得的能量越少,通过生物浓缩,体内有害成分较多。

104.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让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

105.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相互负责的、相得益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两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就是抵抗力和稳定性都很大,那么恢复力稳定性就会很小,反之亦然。

107.可持续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弃物”转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该采取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收益,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109.维持生态平衡,它不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状态。人类也可以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让生态系统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相反,它反对无计划的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角度、全局角度综合考虑问题,有效保护自然,只有这样,自然环境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