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融学院开设专业有经济统计学、经济学、数字经济、经济学(境外办学)、财政学、税收学,其中国家特色专业有金融学。

河北金融学院开设专业
| 类别 | 专业名称 |
|---|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统计学 经济学 数字经济 经济学(境外办学) |
| 财政学类(本) | 财政学 税收学 |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学 金融数学 投资学 金融工程 互联网金融 保险学 精算学 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 信用管理 金融学(境外办学) |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法学类(本) | 法学 知识产权 |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 商务英语 |
| 数学类(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统计学类(本) | 应用统计学 |
| 电子信息类(本) | 人工智能 |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区块链工程 信息安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境外办学)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工商管理类(本) |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审计学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文化产业管理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财务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市场营销(境外办学)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管理 |
| 电子商务类(本) | 电子商务 |
河北金融学院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 排名 | 专业名称 |
|---|
| 1 | 金融工程 |
| 2 | 金融学 |
| 3 | 会计学 |
| 4 | 金融学类 |
| 5 | 审计学 |
| 6 | 护理学 |
| 7 | 财务管理 |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河北金融学院专业介绍
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是我校首批六个本科专业之一,2007年开始招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北省一流专业,金融学科为河北省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理财方向)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经过多年的探索,本专业形成了“双主体、双导师、双课堂、双考核、双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完整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开设有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理论课程,财富管理实训、金融ERP实训、量化投资实训、金融统计分析等实践课程。
经济统计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与专业素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情商;站在时代前列,具备扎实的经济统计学理论方法与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熟练应用现代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和软件工具,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能够终身学习和自我优化,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专业特色:本专业学科定位为应用基础学科,在学院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经济统计分析”、“商务管理统计分析”、“金融投资统计分析”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以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为支柱,以我校具有的传统金融优势为依托,共同形成了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金融行业、突出实践性的学科特色。近年来依托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经济调查分析中心和保定市物价局等相关机构进行各类研究,为河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做成了重要贡献,也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以及“四驱动态自优化”财经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办学方针指导下,经济统计学专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打造为抓手,依托区位优势,本着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精神,形成了金融统计分析、经济统计分析、商务统计分析三个稳定的育人方向。树立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产业为目标,提升教学科研应用性,紧跟时代热点,做到基础教学有亮点、科研服务有平台、服务地方经济有成果”的专业特色。自2008年开设至今,以省级精品课程《统计学》和校级精品课程《计量经济学》建设为龙头,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适应统计专业职业资格要求的核心课程群,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统计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9年,经济统计学专业被遴选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经济统计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主要课程设置: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经营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招生细则:(1)招生类别为文理兼收(2)培养层次为本科(3)学制为四年(4)授予学位为经济学学位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信息咨询公司、市场调研公司、互联网公司、量化投资公司等各类企业从事信息采集与咨询、市场调研与开发、经济分析与决策等实务工作;在统计局、税务局等公务员岗位和各类单位的管理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还可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
经济学
1、办学历史:经济学专业是我校优势专业之一。自1952年我校创建以来,经济学(最早开设《政治经济学》,80年代中后期开设《政治经济学》的同时开出《宏微观经济学》等)相关课程一直是我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我校2008年申报经济学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经济学本科生。2013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经济学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2014年10月,产业经济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宏观经济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于2014年实现校内视频课程公开转型。2、专业定位:本专业立足区域、面向行业和实际应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经济+金融”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学习和培养,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统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专业学术动态有深入的认知;对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有专业见解;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调查能力和经济数据分析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发展潜质。3、专业特色:经济学专业立足区域、突出金融特色、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依托学校大金融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具有“经济+金融”复合型专业能力;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探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之路;构建以经济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以现代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为支撑的“经济预测分析能力”、以金融特色为背景的“职业适应能力”等特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打造。充分利用校内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软硬件资源和经济金融等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多层次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4、师资队伍:经济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占比50%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37%。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合理,教师毕业院校多为国内985、211重点、“双一流”院校或为国内重点财经院校。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次人选1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保定市社科优秀青年专家1人。5、教学和科研业绩:本专业拥有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一个,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一个。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承担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主持其他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论文21篇,先后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市级科研成果奖7项。深入实施“三个一工程”,打造“金课”,持续加强课程教学改革。2016-2019年经济学专任教师主持和参与的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8项,现建有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1门,创新创业教改课题1门,案例教学示范课1门,新思路教改课程3门,网络平台建设率达到100%。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6、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就业去向:(1)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等工具性知识和一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经济学专业知识和金融学、统计学、管理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力——:具有经济学专业基础知识和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形成经济学思维能力;具有以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方法为基础的经济预测分析能力;具有专业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培养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经济+金融”复合型应用能力。素质——: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与专业素养,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情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及较强的职业抗压能力;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有明确的职业岗位工作规范、安全规范以及一丝不苟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认真刻苦钻研业务的素质;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和协同工作的素质;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2)毕业生就业去向: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去向大略为:除了考研升学、考取公务员和参军外,学生基本上选择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就业。